(許婧)“萬象澄澈——龔展海派雕刻展”將于8月1日起于靜安區(qū)圖書館海關樓。
(資料圖片)
海派雕刻的一大特點就是師承學習的并不完全是同一行業(yè)的,學竹刻的也學刻印,學治硯的也學繪畫,海派雕刻反映出“文化適應”互動的復雜性和發(fā)展可能的多元性,在古今傳統(tǒng)的交鋒碰撞融匯過程中,不斷獲取新能量。
龔展,1949年生于上海,師承上海社會科學院特約顧問,金石家、書畫家、收藏家朱龍湛先生(1914-1996)。1979年,龔展入上海古玩研究室,專業(yè)從事硯雕。朱龍湛先生曾說過,“泥不澄,研不宜,心不澄,道不知。泥之濁,猶可治,心之濁,不可為?!币粋€追求造極的人,也就是一個追求極致,追求完美的人。造極是個極高的目標,龔展就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。
從上世紀70年代起至今,龔展在鈕雕、硯雕、陶刻等領域自成一派、獨領風騷,享有“海派雕刻藝術第一人”之譽,并曾得到錢君匋、謝稚柳、沈覺初、賴少其、胡問遂、高式熊、周慧珺等前輩藝術大家的高度評價并珍藏。特別是紫砂雕刻中,方寸之中辨千尋之峻、咫尺之內(nèi)瞻萬里之遙,加上其深厚的書畫涵養(yǎng),獨創(chuàng)背臨技藝,把文人紫砂推向了新的高度。
1985年10月,朵云軒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85周年回顧展上,由龔展刻制的鼉(tuó)龍硯,引得國內(nèi)外媒體競相報道,獲得 “硯王”之美譽。其長120厘米,寬86厘米,高21厘米,重逾千斤,為整塊硯材雕刻而成,當時的市領導以及謝稚柳、沈覺初、高式熊、周慧珺等書畫家、金石家、收藏家,紛紛對此方巨硯予以高度評價。
龔展的硯雕不管是歙石、端石,還是洮河石、紅絲石,經(jīng)過他的手,變成了一方方千姿百態(tài)、意氣交融的硯臺、文具,傾倒了眾多國內(nèi)外業(yè)內(nèi)人士。他雕刻的鈕印亦有特色。他把古代雕金刻銀的那種鑿刻方法,用到自己的雕鈕上,他刻的鈕基本不打磨,留有鑿刻味的刀痕,使作品具有滄桑老辣的古意,更展示其功力,使工藝作品更具有藝術性。在此次展覽上,展出了他不少的硯雕、鈕雕及陶刻精品。
當年,龔展由刻石入手,轉(zhuǎn)刻紫砂,得到了海派雕刻大師沈覺初先生的指導。與龔展已有三十多年交情,同為刻壺高手的九旬著名書法家,金石篆刻家高式熊先生對龔展的刻壺也贊賞有加,他們聯(lián)手共同創(chuàng)作的精品,極受業(yè)內(nèi)人士追捧。沈覺初先生和高式熊先生在世的時候就是上海文史館館員,而在此次展覽中,龔展與多位上海文史館館員的合作,為海派雕刻增加了新的內(nèi)涵,堪稱一段佳話。
此次展覽,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館、靜安區(qū)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指導,靜安區(qū)圖書館主辦,千彩書坊承辦。陶博吾、錢君匋、葉潞淵、周煉霞、謝稚柳、高式熊、陳佩秋、周慧珺等位名家為龔展題詞的原件在千彩書坊中展出。
據(jù)悉,“萬象澄澈——龔展海派雕刻展”展期至9月17日。(完)
注:請在轉(zhuǎn)載文章內(nèi)容時務必注明出處!
編輯:許婧